本script為載入jquery核心使用,不影響頁面資訊瀏覽
:::* 瀏覽位置:首頁 > 文章精華
  • 字級選擇
  • 大
  • 中
  • 小

文章精華


走失,通往養護機構之路

  • 發佈日期:2017-03-01
  • 照片說明文字幾乎每次在失智症門診看診中都有家屬告知,前幾天病人走失了!

    有一次,我和病人的女兒提到失智病人常常走失的事情,她突然安靜了一會兒,然後跟我說,好久以前她曾聽說有個鄰居跟著大夥去看遊行,走在人群之中就這樣不見蹤影,家人急著報警找人,一天過去,一周過去,一個月過去,仍然沒有消息。

    直到走失三、四年後,案主家人突然接到通知,說有人去掃墓,在公墓亂處發現一堆白骨,從白骨之中隱約發現證物可證明就是當年走失的家人。查房中,我講這個故事給住院醫師聽,想不到年輕的女醫師直說冷冷地、開始發抖起來。

    另一位余姓家屬說,當年眷村裡也曾有人走失,到今天已經30年了,都還沒有找到。台灣每天平均有10件失智病人走失的報警案件,這樣算來,每年將近4000件,據說仍然有好幾百人至今下落不明。

    迷路,是指在熟悉的地方找不到目的地或者返家,必須靠別人的協助或護送。在所有失智症種類當中,阿茲海默症是最常發生迷路、走失症狀的失智症,即使在疾病的很早期,都有可能迷路,這也是失智症專科醫師診斷阿茲海默症的重要依據之一。

    筆者在成功大學的研究團隊曾經追蹤192位已經發病2.5年、住在台南的阿茲海默症病人,其中100人曾經迷路過,92人仍從未迷路,顯然,一半以上的病人在發病兩年多就都迷路過了。

    經過2年半之後,92位原來沒有迷路的人之中,有30人迷路了;而曾經迷路過的那一群,有39人又迷路了,我們列出許多可影響因素加以分析,結果發現,第一次的迷路和幾個認知測驗的項目(定向感與注意力)有關,然而,對於防止再次走失的預測因素只有一個,就是限制病人的活動範圍,沒有限制在安全範圍之內的阿茲海默症病人,發生走失的機會大約是有限制的4.3倍,這對照顧者很重要,因為失智病人一再走失迷路,是導致家人決定將病人入住安養機構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    下次我們再來討論,家人如何面對病人走失,有沒有標準流程呢?

    (本文作者為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、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)
  • 分享
*回上一頁 *到最上面